一个人公司之真实版案例
说出来你绝对100%显然以及肯定不相信,一个人的公司,每年营收1000万美元,公司除了老板自己,没有全职员工,没有什么狗屁OKR,没有形式主义的全天会议。
这事的确是真的,他就是拉文吉亚。
萨希尔·拉文吉亚,Gumroad的创始人。Gumroad是一个网站,一个帮助创作者销售数字产品、会员资格和其他数字化内容的平台网站。它的创办者叫萨希尔·拉文吉亚(Sahil Lavingia),是一位极简创业者,极力推崇做“小而美”公司的典范。
不过,今天要介绍的主角不是他。杠精可能会说,老外的想法跟我们就是不一样,这个在国外能行,在国内不好说。
不过,今天要介绍的主角不是他。杠精可能会说,老外的想法跟我们就是不一样,这个在国外能行,在国内不好说
一款可以与你进行英语对话的小程序
这篇推文不是为了做广告,我们也没收任何的推广费。但这个口语训练小程序做的确实很精致。他的创始人王总几乎没有雇佣任何全职员工,从原型设计、UI设计到开发、测试都是用的超级个体平台上的个体卖家!以下是这款小程序的界面,微信搜索小程序前往体验哦,丝毫不输大厂出品!虽然界面只是一个小程序,但其中的细节逻辑还是非常丰富的。

SpeakGuru陪练系统搭建的人力成本
王总从2023年3月开始雇佣平台第一个人才,到现在约5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共雇佣人才10+,涵盖UI设计、前端开发、后端开发和测试,同一时间共同工作最大的人数是6名,其中前端2名,后端2名,设计和测试各一名。如果是正式招聘,人员是没有那么灵活的,只要招到了就得养着。
换句话说,王总做这个项目前后5个月共雇佣了6个岗位的人才。根据后台的数据显示,王总的总开销在20万左右。小程序只是前台的冰山一角,整个系统涵盖了前后台等多个子系统。这个资金效率放到全国恐怕也没几个老板能做到。
假如他用的是传统招聘
如果用传统招聘的方式来做这么一个小程序,那么他必须先招聘一个人事经理来负责招聘,或者外包给猎头公司,或者自己找BOSS直聘。
以6个岗位的互联网团队来看,找齐人才少说得1个月。假设忽略时间成本,王总非常擅长识人用人,很快就招齐了整个团队。王总公司在北京,我们就以北京的用人成本为参考,计算一下如果用传统的招聘,他的成本是多少?我们以普通人才水平为例,王总的公司一个月需要花费的成本明细如下(含五险一金等所有的成本)。

每个月光是人工成本就高达166000元,而且劳动合同的合同期是3年,不管生意有没有成功,3年内要想主动解约,还得赔付N+1的费用。
假设同样是5个月,人工成本就高达83万,加上办公室租金和一次性电脑费用,王总的总开销高达93万。这个93万并不是说可以一个月一个月准备就行,而是在确定开始这个项目前,就必须要准备好这么多子弹,否则劳动局是不会允许你把正式员工当灵活用工去使用的。一旦违约,你将面临的是劳动纠纷。
即买即用的灵活用工是真的香
像王总这样的企业占了超级个体平台上近50%,他们通过灵活用工节省了大量的研发人力成本。企业灵活雇佣的人才并不是干完就不管了,由于平台的监管在,即便一个开发工程师工作一个月结束了,未来企业遇到一些代码不明白的地方,工程师依然有义务为企业回答疑问。等待企业再次有研发任务时,企业还可以继续雇佣这名工程师,工作者往往都会保留工作环境几个月,这样企业再购买自己服务的时候自己就可以快速上手进行开发。
这就有点类似于共享员工的概念,一个公司招聘一个高级人才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雇佣超级个体就等于好几家公司一起间歇性的雇佣一个高级人才。对于按月提供服务的卖家,他们在同一时间只会服务一家公司。而对于按成果计件的卖家,他们则不受这个限制。不管何种方式,一年下来,每个卖家都可以高效服务于多家企业。
当很多人还在怀疑这种模式靠不靠谱的时候,很多企业已经因此受益了。就和当年短视频兴起的时候一样,你还在质疑做短视频是不可能成功的时候,疯狂小杨哥就已经在抖音上积累了几千的粉丝了。
随着互联网各岗位专业技术的发展和AI的技术发展,单个个人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有限时间内完成完整的任务已经是普遍现象,因此很多岗位没必要长期固定养着了。比如对于普通规模的公司和产品来说,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在产品稳定后会特别空闲,由于担心偶尔会有功能变更而长期养一个团队是非常浪费的行为。这些能力强的人才被干耗着,自己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也没有被释放出来。
我们平台自己也雇佣了大量的灵活人员,比如为我们做PPT设计的同学,如果要增加页数,或者大幅度修改内容,我们只需要购买他一个技能商品,源文件他那里都有,很快就可以改完发给我们。有时候只是更换一下图片或者文字的情况下,他们也不会额外收老客户的费用。在客户没有明确要求删除本地文件的情况下,往往他们会维护源文件很长一段时间,客户等于只花了几百块~几千块就雇佣了一个长期的PPT设计师。当然如果你有自己的云工具(figma、canva之类的),他们也可以直接在指定的云设计工具中作业,下次需要他们时,权限打开,他们就可以像老员工一样继续进行设计生产。
资金效率为王、精益创业的时代到了!
这一轮资本寒冬从2017年年底就开始了,时至今日,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反而愈发的严重了。PPT融资变得越来越不现实,依靠泡沫和砸钱培养市场的时代暂时不会来了。
一切都在悄悄的发生转变,当今社会下,竞争者对手之间已经没有所谓的绝对技术优势,互联网相关技术变得越来越透明,ChatGPT之下,所有普通人能接触到的常见技术都毫无秘密可言。除了公认的被卡脖子的那些技术外,通过圈养固定人才来保护自己的技术壁垒完全就是自欺欺人,根本没人稀罕你那点技术,能做的人一大把。
在这样的背景下,谁的成本越低,资金效率越高,谁就能活的越长久,谁就能看到暴风雨之后的彩虹。当前的环境下,拼的就是精益。谁能重视和玩转远程灵活用工,以低成本打造极具竞争力的产品,谁就是这个时代的竞争力强者。这里需要提醒一下,传统灵活用工根本不便宜,雇佣过劳务外包的公司应该都知道,除了可以灵活解雇外,单月的消费不比正式员工低,甚至高的多。目前只有远程灵活用工才可以说是真的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