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只需一招就可以让公司走向衰败

2023年08月31日

21世纪企业之间竞争的就是人才。别谈什么狗屁技术壁垒,除了华为被卡脖子的半导体、芯片,整个TMT领域就没啥高深的技术,更别谈中国互联网技术全TM是“应用”了。你的大脑里是不是在疯狂搜索反例?别搜了,没有,BBAT全都一个鸟样,没有例外,全是软件技术应用。让他们写个操作系统都做不到,毕竟ROI太低太低。

对于优秀的人才,大家可能听腻了,学历好、大厂经历、能力强、主观能动性强。

而有一种“人才”,却可以杀公司于无形... 每次面对质疑和批评时,他们永远选择的是消极应对,要么对抗式升级矛盾、要么躺平混日子坐等N+1。HR如果想要搞死一家公司,就给这类人才放水,很难被发现...(聪明的人都能听出是反话吧图片)

在被上级质疑或者批评时,他们或

直接开怼型:“你不懂就别乱说,我是来上班的,不是被你PUA的...”

冷静腹黑型:“那你说应该怎么做,你告诉我”,然后心里暗自在想:“如果按你说的做你还是不满意,你试试”

消极油条型:“好的,老板您说的是,我知道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他们的“小我”占据了他们整个人生,所有的对抗都是下意识对自我的保护,所有的“价值观”、“主观能动性”、“目标驱动”都只是用来通过面试和考核的,演一下就行,不要当真。

一个团队如果都是这类的人才,尤其是创新、探索类业务较为复杂的公司,很容易从此因人才内耗而停滞不前,进而走向衰败。反之,如果大部分人才是心智成熟的,哪怕技术没有那么高超,他们也总是能一次又一次的攻克难点。在我带过的团队中,不乏背景和能力绝佳者,但稍微给个复杂点的没做过的项目就会掉链子,其根本原因就是“心智成熟度不够”,《DDO-人人文化》一书中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一个人才能否有所成就,其最大的因素就是心智的成熟度。

我曾在阿里等多家公司做基础框架相关工作,同时会充当团队技术救火的角色,哪里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都会来找我。有一次,有个后端开发同学急匆匆的找到我:老汤,这个问题我真没办法了,就是不可能发生的问题!不信你来看,我所有的配置都是对的!我都看过了。——有一种天王老子来了,也不可能是他错了的感觉~

最后发现,是他的某个配置,多了一个特殊的不可见字符。有人会说这不就是粗心么,粗心的确是正常的,但是固执的粗心就是心智成熟度不够的表现。我们细品一下这个例子,其实是他心里受不了这个委屈——自己已经花了这么多时间,这么认真的校对所有的东西,怎么可能还有错误!怎么允许它有错误!一定是系统自己错了!甚至在最后发现是这个问题后,他的心里也会比自己发现问题更好受——你看吧,这个谁能知道,不怪我吧。

我并不觉得是因为自己的技术水平多深多广才可以成为大家心中解决疑难杂症的人选,大家的技术水平差别并不大。只是他们心底里不愿意对自己承认自己错了,而承认自己错是非常痛苦的,久而久之这就变成一种潜意识——我可不能错,一定是有什么远超出我认知的事情。快,来个人让我恍然大悟!

以上只是说明心智成熟是很重要的,这个例子其实倒还好,这个同学的心智成熟度也没有低到不能接受,更低的可能问都不来问,浑浑噩噩的就上线了,别觉得不可能,在阿里类似的情况也有很多。

更加严重的是,在充满变化和竞争的初创企业——心智成熟度不合格的员工一旦多了,就会直接影响整个公司目标的达成。甚至如果一个老板直接管辖的下属里多几个这样的,老板自己可能都会受不了这种内耗而放弃整个事业。这类员工在面试阶段往往能够骗过很多HR和招聘经理。也难怪美国大厂Netflix的招聘原则之一就是:只招成年人。这里的成年不是指年龄成年,还是心智的成熟、思想的成熟。

心智成熟度和学历、经历没有必然关系,或许在不同背景的人群中概率不一样,但也都存在。在我的印象里,硕士研究生人群中这类人的比例相对其他稍微低一点,但绝对值也并不低。

在软件开发行业,这样的人才大有所在,因为相比自己的心智成长,他们更在乎自己的技术是否成长了。他们可以轻松的通过笔试,背着985/211/双一流重点大学的学历,很容易就让中小企业、甚至大厂HR爱不释手。

《DDO组织-人人文化》整本书都在说一件事:人的心智与身体的成长没有绝对关系,成年后人的身体虽然不再成长,但是心智却是可以无限制成长的。成长到了极致那便是开悟。

我们曾百人团队远程三年,产研效率是线下的1.5倍。团队组成很多元化,大厂背景、985/211、双一流的占了一半,也有近一半是普通工作经历、普通本科和专科学历,因此工作经历和学历并不是我们筛选人才的关键。虽然团队中很大比例的同学都是来自阿里、字节、百度系的,但也有大量的来自BBAT一线大厂的人才被PASS掉了。

远程让我们“别无选择”,必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管理的起点就是——招募心智成熟度合格的员工。只要是心态开放、愿意进步的人才,其心智成熟度就是及格的。哪怕有些缺陷,也可以在后续的工作中快速补足和成长;而固步自封、闭塞、消极、自我保护欲过剩的人才,除了人生重大事件会让他突变外,不要寄希望于他在工作中能所有改观。

后来我们不仅对自己招聘如此,我们对平台上的超级个体入驻审核也开始考核其“心智成熟度”,这才是为什么我们的好评率可以做到99%的根本原因,任何有对此数字有质疑的个人都可以联系客服,我们的技术可以共享屏幕现场拉取数据库数据。

有被我们拒绝的工作者在小红书问我们为什么不告诉他未通过的理由,我们是这样回复的:

那些被我们拒绝入驻的超级个体,我们不给出具体的原因正是怕他们心智不成熟,首先心智成熟度这个东西短时间很难被改变,不是说告诉他了,就能很快改变了。相反如果告诉他们具体的原因,他们只会越发的生气和难受。

超级个体平台不能保证每个工作者都是心智成熟的,但我们确实在往这个方向去努力。目前平台每日近200个卖家入驻,通过拍摄视频、人工审查、选择性面试等环节设卡,超级个体整体录取通过率仅5%左右。